印度醋栗(Phyllanthus emblica Linn.):大戟科,叶下珠属木本植物。又名余甘子,牛甘果、油甘果、油甘子、庵摩勒、橄榄、滇橄榄、园酸角、油柑、望果、牛甘子、久如拉(藏语)、麻项邦(傣语)等名。也有“油金子”之称,吃起来又苦又酸,过后甘凉,十分正气。高达23米,胸径50厘米;树皮浅褐色;枝条具纵细条纹,被黄褐色短柔毛。叶片纸质至革质,二列,线状长圆形。印度醋栗喜光,耐干旱,忌寒霜,对气温要求高,年均温需达20度、降雨量要求在1000mm左右,尤其对热带,亚热带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好的适应性。原产地是印度、中国、巴基斯坦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泰国等地。现已经引种到埃及、南非、肯尼亚、古巴、澳大利亚、美国等地。其中以中国和印度分布面积最大,产量最多。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。我国的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海南儋州、海南琼中等地。
印度醋栗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、E、B,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,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的14种氨基酸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和丰富的有机硒,尤其是维生素C,每100克鲜余甘果中含维生素C500-1841毫克,比素有维生素之王的猕猴桃高4倍,比柑桔高25倍,具有多种保健医疗作用。还包括多种其他成分,维生素、碳水化合物、有机酸、纤维素、果胶、单宁、蛋白质、生物碱、磷、钙、铁、钾、钠、鞣质。同时还含有余甘子酸、余甘子酚、粘酸、没食子酸 (Gallic acid) ; 鞣花酸 (Ellagic acid) ; 1-O-没 食子酰基-β-D葡萄糖; 3, 6-二-O-没食子酰基- D-葡萄糖; 诃子酸 (Chebulinic acid) ;槲皮素 (Quercetin) ;诃黎勒酸 (Chcbtllagicacid) ;鞣料云实精 (Corilagin); 3-乙基没食子酸 (3-ethoxy-4, 5-dihydroxy-benzoic acid) 等成分。